药王山,位于铜川市耀州区城东原上,南距古城西安和国际机场均70公里,交通十分便捷。
我国隋唐时期伟大的医药学家、养生学家孙思邈晚年归隐在与家乡毗邻的北五台山,后世尊他为“药王”,山亦改称为药王山。山上五峰相拱,古柏苍翠,殿宇轩昂,碑石林立,风景优美。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1990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保护区。
孙思邈,唐京兆华原(今铜川市耀州区)人,享年141岁。他医德高尚、医术精湛,钻研百家学说,重视养生长寿,所编撰的《千金要方》、《千金翼方》等著作堪称中国医药学家的临床实用百科全书,对国内外医药学发展影响巨大,成为古今医药学界的千秋典范。
药王山自然景观丰富多彩。古柏林2000余亩7万多株,野花遍地,药香四溢。春花烂漫,夏风习习,秋林层染,冬装素裹。
人文景观闻名遐迩。金元以来的古建筑群集,汉代起始的碑碣石刻遍山,遗址遗迹众多,医药、佛道、民俗和谐并存,交相辉映。一天门气势雄伟,铁旗杆直耸云霄;药王大殿古朴风雅、雕梁画栋;金、元殿历经明清两次大地震独得幸存;元代壁画内容之迷至今待解。登魁星楼可见漆沮汇流,锦阳川景色尽收眼底。摩崖造像,堪称精华,等身菩萨颇具唐仕女神韵,精美绝伦,“摸摸爷”传说摸一摸可祛病消灾;石鼓文刻石字数全国最多,孔子十字碑实属罕见,“龟蛇”碑镇宅避邪神传遐迩,宋徽宗瘦金体碑石保存完好。北魏至隋唐的造像碑石,弥足珍贵,受到海内外专家学者的瞩目。《魏文朗造像碑》是北魏民间造像之始祖,且为罕见的佛道合流造像碑。《姚伯多兄弟造像碑》倍受书界尊崇,被于右任先生称为“三绝”碑。药王山石窟石刻是研究我国北方民族、宗教、书法、民俗、音乐、美术、建筑、雕刻的珍贵史料。文物藏量居陕西第二,全国第四。药王山有关孙思邈的遗址遗迹有太玄古洞、洗药池、晒药场、石大医、法水神井、虎守杏林、聚虎坪、唐太宗登山御道、药王手植柏、隐居地、拜真台、龙王献方等十多处。医方碑亭内最早的医方石刻《千金宝要》、《海上方》、《历代名医神碑》、《灵佑记》等6通,刻录医论单验方1027个。碑石刊刻,400多年来,广为传抄、拓印,对发展我国医疗保健事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,也使药王山成为一座宏大的医药文化宝库。
“人命至重,有贵千金”(孙思邈语)。药王山被誉为“中国保健第一山”,已成为人们求医、祈福、健身、旅游的理想之地。
魁星楼 摩崖造像
药王山全景 药王孙思邈塑像
元代壁画《朝元图》 造像碑石陈列大厅